北语新闻网5月7日电(通讯员 孙洋洋 摄影 孙洋洋)4月24日,拉丁美洲亚非研究协会古巴第七届全国大会(VII Congreso Nacional de la Sección Cubana de la Asociación Latinoamericana de Estudios Sobre Asia Y África, ALADAA)在哈瓦那大学恩里克·何塞·瓦罗纳会议中心(Centro de Convenciones “Enrique José Varona”)顺利开幕。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形式,由ALADAA古巴分会主办,得到了中国驻古巴大使馆、哈瓦那大学孔子学院以及多国学术和文化机构的大力支持。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13个国家的逾百名学者及外交官参与,为多边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

在大会开幕式上,专门播放了哈瓦那大学孔子学院的宣传片,全面展现该孔院在推动中拉文化交流、汉语教学推广以及非遗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这一宣传片不仅为现场注入了浓厚的中国元素,也成为开幕式的一大亮点。古共中央委员、古巴国务委员会委员、哈瓦那大学校长米里亚姆·尼卡多·加西亚博士(Dra. C. Miriam Nicado García)发言中特别提到,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中国和古巴的学术合作不仅体现了两国间深厚的历史友谊,更为全球南方的文化共享和知识生产提供了范例。

中国驻古巴使馆公使衔参赞符捷在开幕式上以全西班牙语发表主旨演讲,围绕中古建交65周年这一重要节点,深刻回顾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与合作成果。她以“自豪、钦佩、团结、赋权”四个关键词概括了中古关系的独特内涵,强调两国合作不仅是国际合作的典范,更是全球南方国家团结互助的象征。符捷公参还阐释了语言与文化在跨国交流中的关键作用,认为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传递共同价值与思想的桥梁。她期待通过本次大会这一平台,进一步深化中拉地区的学术与思想交流,推动不同文明间的共融与合作。

本次大会的学术议程高度聚焦中国的国际角色与全球影响力。议题涵盖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作用、中拉“一带一路”合作前景,以及中古文化融合的社会效应。大会还特别设置了“古巴与亚洲七国建交65周年”专题论坛,中国驻古巴使馆与孔子学院共同回顾了中古建交以来的深厚友谊和合作成果。

在本次为期两天的大会中,哈瓦那大学孔子学院通过专题报告、文化展示和学术讨论,全方位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孔子学院教师朗文多(Waldo Ernesto Hoyos Rancaño)提交的论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哈瓦那大学孔子学院学生的社会文化影响》成功入围大会学术报告清单。这篇论文基于2014-2019年的数据,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深入分析了书法、武术等中国非遗项目对孔子学院学生文化认同与跨文化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研究指出,汉语作为非遗传播的核心载体,不仅助力学生的个人发展,还通过文化辐射效应强化了中古两国的社会文化纽带。论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扎实的研究得到了与会学者的认可。


此外,孔子学院在大会期间组织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4月25日的特别表演。哈瓦那大学孔子学院合唱团的19名师生以京剧戏腔演绎中国风歌曲《赤伶》,将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音乐完美融合。演出者中既有志愿者教师郭芮希,也有多位孔子学院学生。这场跨界艺术表演为学术会议注入了浓厚的人文温度,赢得现场热烈掌声。
正如ALADAA秘书长安德烈斯·亚历杭德罗·拉吉奥·索托(Andrés Alejandro Raggio Souto)所言,“非传统视角恰是构建未来知识体系的关键。”孔子学院的实践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写照。通过学术与文化的双重贡献,哈瓦那大学孔子学院为中拉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再次巩固了其作为中古交流枢纽的地位。
编辑:陈思远
审校:姚美先